生命文化讲堂暨殡葬服务进社区 — 长松寺坚持不懈致力环保生态
2022-08-18 10:14:50
成都公墓
25411人次浏览
摘要:“8月10日上午,由成都市民政局主办的“生命文化讲堂暨殡葬服务进社区”活动走进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红花社区。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胡鸿,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殡葬协会会长李崇禄,以及50余名红花社区居民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8月10日上午,由成都市民政局主办的“生命文化讲堂暨殡葬服务进社区”活动走进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红花社区。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胡鸿,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殡葬协会会长李崇禄,以及50余名红花社区居民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胡鸿为本次活动致辞,并介绍了成都市惠民殡葬政策的相关内容。
惠民殡葬政策
成都市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惠民殡葬政策。
政策表示实现了对成都市户籍居民的全覆盖,并兼顾了成都市常住人口和其他死亡遗体。对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死亡并在成都市各殡仪馆火化的6大类群体予以基本殡葬服务费补贴,补贴项目分6大类共14个项目,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补贴项目收费标准,合计最高为1127元/人;对成都市户籍逝者骨灰实施塔葬、壁葬、花葬、树葬、草坪葬、一穴安放3个及以上骨灰、不保留骨灰等节地生态葬的予以一次性奖补1000元。
随后,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殡葬协会会长李崇禄进行了主题为“生命文化与殡葬服务进社区”的讲堂。
李会长在“生命文化“”中提到:
生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所有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它无法被选择。生或死,都不能被逃避。
生命如此珍贵,时光不应浪费, 每个人都应该像花一样,在花期中努力的绽放,那是属于自己绚丽多彩的生命,那是生命最有意义的绚烂色彩!
而在这场人生的修行中,人们经历过那么多的磨难,所以,更应该珍惜爱护生命,延长生命的长度,活出生命的宽度。
在生命这趟旅途中,每个人应该重视生命,用【感恩之心】去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用【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善待世人;用【利他之心】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为生命,添加瑰丽灿烂的颜色,生命才会回馈,动人的华丽色彩,当回首往事,才不会一生虚度,更不会畏惧死亡。
或许,大多数时候我们很平凡,但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平凡的生命也能有非凡的意义!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这是生命的文化,这是生命之重。
李崇禄会长从生命、生命文化两个方面阐述生命的意义所在,并且介绍了生命文化背景下的节地生态葬。据他介绍,自1996年起,成都倡导生态环保葬,已达21年。成都的节地生态葬主要有塔葬、壁葬、花葬、树葬、草坪葬等几种方式。“比如草坪葬,与传统墓穴相比,这种方式不保留骨灰盒,让骨灰深埋于草地下,通过自然降解到泥土中,与大自然合二为一。”李崇禄会长说,这不仅能减少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可让逝者的生命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延续下去。绿色环保的生态葬模式在长松寺公墓,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推出,从2002年初起,长松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生态环保葬的捐赠活动。截止目前,长松寺公墓共建成4个生态葬园区,分别为黄桷园、芙蓉园、玉兰园和红梅园,分别推出过“花葬、树葬、草坪葬”等公益捐赠,共计建成生态环保赠穴位10000余个,已入住的达到5000余个。
(2017年在长松寺公墓举行的第十六届大型生态环保葬捐赠仪式上,长松寺公墓共免费向社会捐赠了100个生态草坪葬墓位。)
长松寺作为殡葬行业标杆企业,自2002年成都长松寺公墓推出免费生态环保葬捐赠活动以来,通过十余年的宣传引导,这样的环保葬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成都市民的认可,市民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在逐年提高。长松寺始终认为,节地生态葬是绿色殡葬改革的方向,更是利国利民的良策,致力绿色殡葬方式与生态祭祀的推行,是每个殡葬单位的责任与使命。
相关资讯
院山公墓名字的文化底蕴
院山公墓,地处成都龙潭地带,依院山坡而建。这里也是客家文化的发展地之一,远处有龙泉山,凤凰山庇护,近有龙潭寺庇佑,潋滟风光美不胜收。
成都院山公墓烈士介绍
院山坡烈士纪念馆是纪念“院山坡殉国烈士”的英雄事迹,也是成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善终是对生命的真正解放
人的生命,是宇宙间奇妙而宏大的交响曲,死亡,则是生命交响曲中不可或缺的华丽乐章。佛法对生命的价值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佛陀指示我们,人身的难得,纵然亿万年都未必有这样的良机。
生命文化讲堂暨殡葬服务进社区 — 长松寺坚持不懈致力环保生态
8月10日上午,由成都市民政局主办的“生命文化讲堂暨殡葬服务进社区”活动走进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红花社区。成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胡鸿,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殡葬协会会长李崇禄,以及50余名红花社区居民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古代树葬的起源与发展
树葬是把死者的尸体架于野外的大树上或特制的木架上风干或使尸体腐烂后再埋骨的葬法,并以死者的尸体安放在大树或树木搭建的木架上而得名,有的地方称这种安葬方式为“木葬”
浅谈生命教育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那些感悟生命的经典名言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中国土葬的起源与变迁
后来人们发现,丢弃在荒野里的尸体,常被野兽吞食、苍蝇叮咬等。于是觉得这种安葬方式不合乎人情,大家于心不忍,才把尸体就地掩埋,于是就有了把尸体埋葬入土的葬俗。